
| ||
今早我在公司上班,忽然來了一群老闆的日本客戶。 接近中午時分,我坐在電腦桌前,老闆向我走來, 叫我幫他跑一趟銀行,幫他的日本客戶把台幣兌換成日幣。 老闆說完,隨即交給我一疊千元台幣紙鈔,說道:「 這裡有十五萬元的台幣,請妳到銀行把它換成日幣, 儘可能的換成大鈔。」 我把錢拿捏在手上,若照以往習慣,我會拿了錢立刻出門辦事, 因為長久以來,我對他人所說的話,都不會懷疑。 而剛才老闆說有新台幣十五萬元要兌換,它也已捆成一疊, 照說我是不會懷疑的。 不過,我忽然想起數日前,在繽紛版看了「銀行把存款變提款」 的文章,而今天早上出門前,又在車子上看完繽紛版刊登的「 存摺多了二十萬元」一文,受這雙重印象影響, 我頓時變得格外謹慎起來。 當下,我當著老闆面前,立刻仔細的一張一張清點手中的錢。 當我把千元鈔票清點完成,竟發現只有十二萬元,差了三萬元, 而不是老闆所說的有十五萬元。為了慎重其事,我再點算第二遍, 依舊如此。 我靦腆的告訴老闆:「這裡只有十二萬元, 不是您所說的有十五萬元。」老闆隨即對我說:「好吧, 妳說十二萬元,就是十二萬元。」我聽了一陣錯愕。 還好,如果不是前些日子看了繽紛版的文章,留下深刻的印象, 加上今早又看了繽紛版這一篇文章,才讓我產生警覺心,開始對「 經手的錢財」有了警戒,而不是再像以往一樣行事, 才得以免除錢財問題,否則到了銀行才發覺少了三萬元, 那我鐵定會啞巴吃黃連。 【2008/08/28 聯合報
建議當事人仔細注意老闆ㄉ行為.如果上述情形不是偶發 還是趁早辭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