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埔雖然是小鎮 但對文化保留不留餘力
全省 309 個鄉鎮唯獨北埔有二個一級古蹟 一個三級古蹟 當然還有縣定古蹟
以前只知蘇澳冷泉 不知北埔也有ㄋ
冷泉 五指山 膨風茶 柿餅 擂茶 客家美食 每到假日 總是吸引觀光人潮

早上7點多 商店老街還沒準備就緒 我們趁空氣清新隨意晃晃
雖說清早空氣好 其實新竹山區北埔鎮日空氣都好 是ㄍ適合LONG STAYㄉ好地方
遠望燕尾屋簷 置身整ㄍ老街環境裡 彷若回到30.470年代ㄉ台灣
一級古蹟天水堂

一級古蹟天水堂
天水堂,建於清道光12年(西元1832年),是金廣福拓墾戶首姜秀巒所建,
天水堂,建於清道光12年(西元1832年),是金廣福拓墾戶首姜秀巒所建,
可說是北埔聚落內最大的民宅建築,一般稱為姜家大房。
天水堂乃是一座比例相當完美,客家傳統建築佳作。
在所有客家人建築物中是較少見到的,亦代表姜家與眾不同的貴族氣派象徵。
天水堂,為姜家的堂號,「天水」是大陸在漢代時郡名,在今天甘肅省通渭縣。
天水堂,為姜家的堂號,「天水」是大陸在漢代時郡名,在今天甘肅省通渭縣。
由於姜秀鑾身為金廣福墾戶之首,於「討番」過程中,獲得北埔大部分的地業,
故比照他在九芎林老家而興建的大型宅院。

國定一級古蹟金福廣公館

新竹舊名為「竹塹」,緣於本地以前為平埔族中的道卡斯族竹塹社的居住地而來,
漢人一批批湧入竹塹地區開墾後,便逼得竹塹社原住民不得不從舊居遷離,
最後搬至竹北新社,也意外地促使新竹縣的開拓。
新竹縣在西元一六六四年(明朝永曆十八年)隸屬於承天府天興州,
新竹縣在西元一六六四年(明朝永曆十八年)隸屬於承天府天興州,
一七三一年(雍正九年),劃大甲溪以北地區行政事務歸淡水廳管轄,
一七三六年,在台灣建府,才改設淡水、新竹兩縣,改淡水廳為新竹廳,
「新竹」的意義,是指在竹塹所新設之縣,取竹塹之竹字,期待該地能日新又新,故名新竹。
據史料,一七二一年朱一貴叛亂,新社平埔族協助官府平亂有功,因此賜姓錢、衛、金等七姓,
然而這也讓竹塹社平埔族逐漸失去了傳統原住民姓氏。

住宅兩邊有小孔 是莊園防禦外敵槍彈發射孔




有別於豎立路面ㄉ路標 老街這裡將地標嵌在地磚裡




先人一磚一瓦疊起ㄉ牆院 雖然不能像鋼筋水泥般架起高樓 比人高ㄉ紅磚 正述說著北埔老街ㄉ歷史故事

牆上一隻花貓若有所思 等ㄌ1分鐘 牠就是不肯看鏡頭 對遊客不太友善ㄋㄟ
喵喵總是冷冷ㄉ對待不認識ㄉ人 像整ㄍ場景ㄉ旁觀者



慈天宮前快步離開ㄉ貓 腳掌上ㄉ肉墊讓牠們總是無聲無息



三級古蹟慈天宮
三級古蹟慈天宮
創建於清道光26年〈西元1846年〉,當時因物資短缺,故暫以簡陋的小木厝奉祀姜秀鑾家族
自惠州迎請的觀音神像,在清咸豐3年〈西元1853年〉,遷建於現址。
創建於清道光26年〈西元1846年〉,當時因物資短缺,故暫以簡陋的小木厝奉祀姜秀鑾家族
自惠州迎請的觀音神像,在清咸豐3年〈西元1853年〉,遷建於現址。
清同治10年當時的墾首姜榮華〈姜秀鑾長孫〉倡議擴建慈天宮,
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竣工慈天宮主神為觀音菩薩,
左側配神五谷皇帝、文昌帝君、三官大帝、右側配神三山國王以及福德正神,
左廂房附祀義民爺、城隍爺、註生娘娘、司命灶君等諸神合祀。
佛道共和現象在臺灣廟宇雖是常見,但對慈天宮而言,
卻因眾神合祀,淡化了閩粵墾民祖籍界限。





老街 每到假日人滿為患
更多圖文 請點北埔遊記2....北埔老街
全站熱搜